在我国目前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中,总氮主要通过生化作用去除,其降解过程主要通过氨化、硝化、和反硝化作用去除。本文总结下讲生化系统总氮去除的影响。
生物脱氮首先是在厌氧条件下,通过氨化作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,然后在好氧条件下,通过硝化作用,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,随后在缺氧条件下,通过反硝化作用,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,从水中逸出。
硝化作用是由自养型好氧微生物完成,包括两个步骤:第一步由亚硝化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,第二步则由硝化菌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。此类硝化菌利用无机碳化物,从氨氮的氧化反应中获取能量。
反硝化作用主要由反硝化菌完成,其中有些是专性好氧细菌,有些是兼性厌氧细菌。在有氧环境下好氧细菌利用氧分子进行呼吸,氧化分解有机物;在无氧而有硝酸盐存在的环境下,它们利用硝酸盐中的氧进行呼吸,氧化分解有机物,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。
在整个总氮去除生化系统中决定脱氮效率的是反硝化过程,而影响反硝化速率的因素主要有缺氧池容积负荷、混合液回流比、污泥龄和水温条件等因素。
一般情况下:(1)随着污水在缺氧池中的停留时间增加,生化出水总氮浓度会降低,总氮去除率逐渐升高。
(2)
不同的混合液回流比,对反硝化能力有影响,混合液回流比增加,总氮去除率升高。
(3) 污泥龄和水温的增加,也会促进总氮去除率。